微生态制剂在高寒地区南美白对虾成虾养殖中的应用

CREATE_TIME:2019-01-08 VIEWS:409

新疆地处偏远寒冷的地方,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有限的技术资源极大地限制了南美白对虾的开发。2005年,笔者结合生产实际,在不使用化学药物的前提下,选用水产养殖专用的微生态制剂(淡水1号、淡水2号、伴侣1号、伴侣2号)调节水质,跟踪测定NH4+ - N、NO2- -N、COD等水化指标,结合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成活率、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和亩产量等指标。成功的将微生物应用在高寒地区南美白对虾成虾养殖中。

一、材料与方法

1.微生物制剂   选用水产养殖专用的微生态制剂——淡水1号、淡水2号、伴侣1号、伴侣2号。

2.养殖池塘和放养情况   选取两个各10亩的室外池塘,分为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水源为180m的地下水,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符合水产养殖水质指标。进水口安装60目筛绢,防止污物、野杂鱼等有害生物混入,排水口安装铁丝网防逃。试验组和对照组于2005年5月20 日同时放养盐度4.5‰左右、规格1.2cm/尾左右的虾苗,各组分别投放80万尾,亩放8万尾。在池塘中经二次淡化后进行成虾养殖。

3.水质调节方法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调节水质。试验组池塘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对照组池塘定期投放沸石粉、石灰石粉。

4.成虾养殖的日常管理   添加新水,每天换水保持水位,每天早晨、中午开增养机;适时合理投饵;每天巡塘检查等;观察水质变化,检查对虾摄食活动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5.水质指标的测定   在试验过程中,按养殖生产要求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养殖水体的pH、NH4+-N、NO2--N、DO、COD进行跟踪监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同时取样检测,用采样器采集虾池中的次表层水,每个虾池设3个采样点,共采集5次,然后将所采集水样混合后测定,在放养虾苗前进行首次测定,以确定水质是否符合放养虾苗的要求。

6.对虾体重、体长、成活率的测定及总产量估算   体重与体长根据最终上市时抽样测定,即随机抽取100只南美白对虾测定总体重,总体重除以100就是平均体重,重复5次;随机抽取100只南美白对虾分别测定每只南美白对虾的体长,最后求平均值,重复5次。成活率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得出。总产量根据试验池和对照池最后的捕捞总量确定。

二、结果与分析

1.南美白对虾总产量、体重、体长及成活率测定结果(见表1)。

试验组亩产量高出对照组69.1kg,成活率比对照组高出7个百分点,每尾虾的平均体重比对照组重0.2g,平均体长比对照组长0.2cm。由此可知,使用光合菌剂调节水质的实验组整体水平都优于使用沸石粉和石灰石粉调节水质的对照组。

表1  总产量、亩产量、体重、体长及成活率测定结果

组别

总产量(kg

亩产量(kg/亩)

成活率(%

平均体重(g

平均体长(cm

试验组

2944.7

294.47

36.81%

10

9.1

对照组

2253.7

225.37

29.75

9.8

8.9

2.试验组和对照组水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见表2)

分别就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H、NH4+-N、NO2--N、DO、COD进行11次测定,放虾前行第一次测定,8月7日在收获前进行了最后一次测定。从表2种可以看出:试验组pH变化低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水体比对照组氨氮含量低,在养殖后期,试验组的亚硝酸盐含量远较对照组控制得好,优越的水质环境更适合南美白对虾的养殖。

测定项目

pH

氨氮

mg/L

亚硝酸盐(mg/L

溶解氧(mg/L

化学耗氧量(mg/L

测定日期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

对照组

5月20日

8.3

8.2

0.15

0.12

0.15

0.12

9

8.9

10.2

9.6

5月30日

8

9.4

0.15

0.2

0.15

0.2

13.6

12.3

10.4

9.8

6月5日

8.1

7.8

0.18

0.25

0.18

0.25

7.6

11.2

9.3

9.8

6月9日

8.1

8.1

0.2

0.27

0.2

0.27

7.7

9.4

9.8

10.1

6月16日

8.9

7.9

0.28

0.3

0.28

0.3

10.7

8.3

10.2

10.3

6月25日

8

8.1

0.3

0.37

0.3

0.37

6.5

7.5

10.7

10.9

6月29日

8.1

8.1

0.32

0.42

0.32

0.42

7.5

7

11.4

11.7

7月17日

8.2

8.3

0.29

0.4

0.29

0.4

7.1

6.8

10.9

11.8

7月23日

8.3

8.4

0.36

0.49

0.36

0.49

6.5

6

11.3

12.9

7月30日

8.3

8.4

0.39

0.56

0.39

0.56

6

7

12.5

13.7

8月7日

8.7

8.3

0.48

0.67

0.48

0.67

9.5

8.8

13.2

14.1

三、结论与讨论

1.微生物制剂对西北高寒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水环境的净化作用

养殖水环境治理是南美白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养鱼先养水”,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养殖个体增大,消耗的饲料及排泄物也相应增多,这些有机物引起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增加,如果不加以控制,轻者影响养殖个体的生长发育,重者引起病害导致死亡。目前,新疆地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刚刚起步,由于自然条件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对养殖水体的调节多以添加新水,保持水位,每天换水为主,通常采用添加沸石粉和定期使用生石灰等来控制水环境,水质容易恶化,影响对虾的成活、摄食和生长。新疆多盐碱池塘,水的碱度和硬度偏大,COD偏高,水质不易调控。但是使用淡水1号、淡水2号、伴侣1号、伴侣2号后能够明显降低对虾成虾养殖水体NH4+-N、NO2--N、COD,使用期间实验组NH4+-N、NO2--N、COD分别比对照组平均下降74%、259%、17.5%。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成活率、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和亩产量指标上,用微生态制剂处理的实验池塘总体上优于对照池塘,体现水质改善有利于南美白对虾的成活和生长以及产量的提高。

2.微生态制剂在西北高寒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微生态制剂是一种高效环保型微生物净水剂,利用筛选的复合微生物,快速降解、转化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改善水质、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许多研究表明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微生态制剂能明显促进养殖动物生长,大幅度提高养殖产量。本研究表明施加微生态制剂的实验组在对虾成活率和亩产量等指标上都有较明显提高。新疆地处偏远、寒冷,一年中适合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时间较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既增大成虾上市的规格又提高产量,更多地供给当地市场对鲜活虾的需求,使用微生态制剂养殖南美白对虾是可行的。





——节选自:《中国水产》2007年4月总第377期

健康养殖海水篇之二



Product Recommendation

  • 1 Highly efficient COD degrade microorganisms

    1 Highly efficient COD degrade microorganisms

    MORE
  • 2 Salt-tolerant COD degrade microorganisms

    2 Salt-tolerant COD degrade microorganisms

    MORE
  • 3 Low temperature-tolerant COD degrade microorganisms

    3 Low temperature-tolerant COD degrade microorganisms

    MORE
  • Harmless sludge disposal system(HTC)

    Harmless sludge disposal system(HTC)

    MORE
  • 4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microorganisms

    4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microorganisms

    MORE
  • 5 Salt-tolerant amminia nitrogen removal microorganisms

    5 Salt-tolerant amminia nitrogen removal microorganisms

    MORE
  • 6 Low temperature-tolerant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microorganisms

    6 Low temperature-tolerant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microorganisms

    MORE
  • 7 Total nitrogen removal microorganisms

    7 Total nitrogen removal microorganisms

    MORE
  • 8 Oil-degrade microorganisms

    8 Oil-degrade microorganisms

    MORE
  • 9 Sludge reduction microorganisms

    9 Sludge reduction microorganisms

    MORE